2017/11/24

基因銘記(genomic imprinting)

為了準備「小胖威利」照顧國際趨勢論壇的同步口譯任務,我學到了一個新的醫學名詞-基因銘記。
基因銘記指個別基因由於親源(parent of origin)不同,而導至的臨床差異,屬新興的表觀遺傳學(epigenetics)的範疇,主要探討非DNA序列直接表現的諸種現象,不同親源性的染色體區段或對偶基因的功能喪失或受到干擾時,所造成的病變。
小胖威利(普瑞德-威利氏症候群)的染色體基因座「15q11-q13」因出現缺陷而導致罕見疾病(罕病),15指染色體編號,q指染色體上長臂的位置(短臂謂之為p),11表示1區(region)1帶(band)。當染色體經過染色後,可於顯微鏡底下觀察,每帶皆有編號,最靠近著絲粒(centromere)的為1號。
小胖威利的主因是父源泩第15對染色體長臂近端出現缺陷所導致的疾病,包括父親的第15號染色體15q11-q13有小片段缺失(microdeletion),佔70%~75%;第15對染色體皆來自於母親(單親源二倍體uniparental disomy),亦即喪失父源性第15號染色體,佔20%~25%;父源性第15號染色體的基因銘記控制中心(genomic imprinting center)發生突變,佔2%~5%。
罕病指盛行率低、少見的疾病。目前罕病之認定,以疾病盛行率萬分之一以下為基準,較為人熟知的罕病包括:苯酮尿症、重型海洋性貧血、成骨不全症(玻璃娃娃)、黏多醣症(黏寶寶)、脊髓性小腦萎縮症(企鵝家族)等125種疾病,這些疾病在國內已知的病患人數從數人到千餘人不等,更有一些罕病,在全世界僅有數個病例,你我都鮮少聽聞。
罕病機率雖低,卻是每個新生命誕生都需要面對承擔的風險。人體內約有三萬五千個基因,如果婚孕的男女,雙方碰巧擁有同一隱性致病基因,或基因偶發突變,下一代都可能會出現基因異常的罕病。大部分的罕病,若能及早發現,可避免造成子女心智障礙、發展遲緩等較為嚴重後果。罕病的遺傳模式包括:一、體染色體遺傳;二、性聯遺傳;三、粒線體遺傳(母系遺傳)。
什麼是遺傳學(genetics)?中國人說:「龍生龍,鳳生鳳,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」,日本人說:「青蛙生青蛙」(蛙の子は蛙)。由於我長得像父親,從小常聽長輩說:「女孩像父親好命;男孩像母親好命」。說實在的:我也覺得自己的命還不錯,才能有機會參加「小胖威利」照顧國際趨勢論壇。
二十世紀從孟德爾遺傳定律開始,接著摩根提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,華生-克立克提出DNA模型(雙股螺旋型),桑格發展出 DNA 定序方法,穆里斯發展聚合酶鏈鎖反應,及人類基因體計畫完成 DNA 序列。二十一世紀的遺傳學更是大步邁前,表觀遺傳學更是夯。
既然談到小胖威利的單親源二倍體(disomy),也順便了解一下染色體的三體變異(Trisomy 21)。唐氏症就是人體第21對染色體的三體變異,1959年,法國遺傳學家Jérôme LeJeune首度發現的,也是人類首次的染色體缺陷疾病。估計約每750個新生兒就有一個唐氏症患者,是最常見的染色體變異。
年紀過輕及高齡產婦會有有較高機會誕下患有唐氏症的嬰兒。在20到24歲之間,患病率為1/1250,到35歲為1/400,到40歲為1/106,到45歲為1/25, 49歲為1/11。卵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不分離現象會隨產婦年齡增加而增加。雖然產婦生育唐氏患兒的風險隨其年齡增長而遞增,但因為年輕產婦遠多於高齡產婦的關係,大約80%的唐氏症患嬰都是35歲以下產婦所生。拜健保篩檢之賜,台灣的唐氏症逐年減少,未來唐氏症將成為更弱勢的族群。
人體正常染色體按照大小順序編號由1到22號(第23號染色體即為性染色體),第21對染色體是最小的染色體,携带的遺傳信息相對較少,比其他染色體的三體變異為輕度先天異常,故患嬰產下的機率較高。健保局在孕婦懷胎24週給付羊水穿刺檢查,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基因檢測可於12週進行,但健保局不給付。

PS: 讀了「小胖威利」的照顧資訊後, 方才了解有些人情緒火爆, 其實跟基因有關! 我弟弟的小名就叫小胖! 『小胖之家』就在我家附近, 星期三(11/22)下午會陪同國際講者參觀小作所! 『當小胖威利遇見虎媽』涂仕軒的故事!真是無法在短短的時間充實自己的能力到一定的水準! 研讀如何協助小胖威利克服壓力的同時, 我卻開始倍感壓力, 再加上週末冷風來襲, 我的泡疹又要犯了!

No comments:

義大利語 B1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ZeZWpp32LY&list=PL6YsTaFq7KcOn4ITiO7Ury0Lma_Jx2rK7&index=37 義語字典 https://context.reverso.net/transl...